张光国《同凤凰与白狼一起吟唱——首届中国诗歌展优秀作品点评》:阴冷的扎入心扉的国殇悲歌——析杨蓓蓓《走过青青的乱葬岗——纪念七七事变》 
 
阴冷的扎入心扉的国殇悲歌——析杨蓓蓓《走过青青的乱葬岗——纪念七七事变》 
 
○张光国  
  说实话,以前我不喜欢这样的关于死亡的诗歌文本。 
  在我老父亲从生病到去世的近十年的时间里,我非常避讳这样的诗歌。我们组织的诗歌活动,在遴选诗歌的过程之中,碰到这样的诗歌,我一般都是放到一边。 
  在老父亲去世一年之后,我逐渐从这种情结中挣脱开来。 
  回到这件诗歌文本,说实话,我感觉,写得真不错。 
  为什么呢? 
  现在写这种大事件的诗歌,往往写得很虚,流于标语和口号,和一些概念性的东西。而这首《走过青青的乱葬岗——纪念七七事变》却根本没有这样的通病,写得很有诗味,很形象,揪心的情节、诗化的语言和凄冷的意象,一下子抓住了我们的心,女诗人所吟唱的国殇悲歌兀地阴冷地扎入我们的心扉,我们眼睁睁地看到,通红的鲜血浸漫了大地…… 
  这首诗的切入方式也很好,虽然是写大事件,却凝眸于小细节,用乱葬岗这个点去反映历史的沧桑画卷。女诗人写“我的乡亲”、“我的爱人”,还虚拟地将“我自己”写入,看到后面,我们才发现,原来诗歌中的“我”就是曾经的那个年代的历史爱害者,这样一拓宕,诗的空间一下子开阔了,让我们都沉浸于历史的悲痛之中。 
  作为一名旅居海外的女博士,站在更高的视点上来回望我们共有的那一段历史的悲剧,可能看得更深入一些,写得更深沉一些。我想,这是应该值得肯定和鼓励的。 
  希望女诗人创作出更多这样有份量的作品! 
 
 
走过青青的乱葬岗 
——纪念七七事变 
 
○杨蓓蓓 
 
走过青青的乱葬岗, 
乱葬岗里有我的乡亲, 
再扛不过那病苦与饥殍, 
如今在这里有片顷的安魂。 
 
走过青青的乱葬岗, 
乱葬岗里有我的爱人, 
昔日的红唇上尚有少年的余温, 
凌乱的粗纱缠裹着她的小骨。 
 
走过青青的乱葬岗, 
乱葬岗里有我自己, 
左邻右舍的新鬼挤我, 
青石板下横着我的小枕。 
 
走过青青的乱葬岗, 
乱葬岗里是我的故乡, 
长眠千年后我抬头回望, 
透过残碑瞥一眼西山月陇。 
 
 
【诗人简介】杨蓓蓓,笔名落迦,80后诗人,现旅居美国,系达拉斯南卫理公会大学医学人类学博士生。 |